首页 > 乡村振兴 > 养殖技术 > 畜牧 正文

布氏杆菌病

来源:宁夏三农呼叫中心 发布时间:2021-05-28 

  蔡葵蒸     研究员      宁夏农林科学院种质资源研究所
  2008年8月6日

 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一种传染病,呈慢性经过,临诊主要表现流产、睾丸炎、腱鞘炎和关节炎,病理特征为全身弥漫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和肉芽肿结节形成。近年来,奶牛的发病逐渐上升,必须高度重视。

  病 原        布氏杆菌共分为牛、羊、猪、沙林鼠、绵羊和犬布氏杆菌六种。在我国发现的主要为前三种。布氏杆菌为细小的短杆状或球杆状,不产生芽胞,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的杆菌。
  布氏杆菌对热敏感,70℃10分钟即可死亡;阳光直射1小时死亡;在腐败病料中迅速失去活力;一般常用消毒药都能很快将其杀死。

  流行特点       自然病例主要见于牛、山羊、绵羊和猪,奶牛也是重要的易感动物。母畜较公畜易感,成年家畜较幼畜易感。
  病畜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,该菌存在于流产胎儿、胎衣、羊水、流产母畜的阴道分泌物及公畜的精液内,多经接触流产时的排出物及乳汁或交配而传播。
  本病呈地方性流行。新疫区常使大批妊娠母牛流产。老疫区流产减少,但关节炎、子宫内膜炎、胎衣不下、屡配不孕、睾丸炎等逐渐增多

  症 状        潜伏期短者两周,长者可达半年。
  母牛流产是本病的主要症状,流产多发生于怀孕5~7个月,产出死胎或软弱胎儿。母牛流产后常伴有胎衣不下或子宫内膜炎,阴道内继续排出红褐色恶臭液体,可持续2~3周,或者子宫蓄脓长期不愈,甚至因慢性子宫内膜炎而造成不孕。患病公牛常发生睾丸炎或附睾炎。

  病理变化       母牛的病变主要在子宫内部。子宫绒毛膜间隙有污灰色或黄色无气味的胶样渗出物;绒毛膜缺乏绒毛并有坏死病灶,表面覆以黄色坏死物或污灰色脓液;胎膜因水肿而肥厚,呈胶样浸润,表面覆以纤维素和脓汁。流产的胎儿主要为败血症变化,脾与淋巴结肿大,肝脏中有坏死灶,肺常见支气管肺炎。流产之后母牛常继发慢性子宫炎,子宫内膜充血、水肿,呈污红色,有时还可见弥漫性红色斑纹,有时尚可见到局灶性坏死和溃疡。
  母牛的输卵管肿大,有时可见卵巢囊肿。严重时乳腺可因间质性炎而发生萎缩和硬化。
  牛主要是化脓坏死性睾丸炎或附睾炎。睾丸显著肿大,其被膜与外浆膜层粘连,切面可见到坏死灶或化脓灶。阴茎可以出现红肿,其粘膜上有时可见到小而硬的结节。

  诊 断        本病之流行特点、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均无明显特征。
  流产是最重要的症状之一,流产后的子宫、胎儿和胎膜均有明显病变,因此确诊本病只有通过细菌学、血清学、变态反应等实验室手段。
  防 治
  1.加强检疫,引种时检疫,引入后隔离观察一个月,确认健康后方能合群。
  2.定期预防注射,如布氏杆菌19号弱毒菌苗或冻干布氏杆菌羊5号弱毒菌苗可于成年母牛每年配种前1~2个月注射,免疫期1年。 
  3.严格消毒,对病牛污染的圈舍、运动场、饲槽等用5%克辽林、5%来苏儿、10% ~20%石灰乳或2%氢氧化钠等消毒;病牛皮用3%~5%的来苏儿浸泡24小时后利用;乳汁煮沸消毒;粪便发酵处理。
  4.培育健康幼畜,约占50%的隐性病牛,在隔离饲养条件下可经2~4年而自然痊愈。在奶牛场可用健康公牛的精液人工授精,犊牛出生后食母乳3~5天送犊牛隔离舍喂以消毒乳和健康乳;长到6个月后检疫两次,每次间隔为5~6周,阴性者送入健康牛群;阳性者送入病牛群。
  5.对流产后继续患子宫内膜炎的病牛,可用0.1%高锰酸钾冲洗子宫和阴道,每日1~2次,经2~3天后隔日1次,直至阴道无分泌物流出为止。
  6.严重病例可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,抗生素选用链霉素、卡那霉素、庆大霉素等。
  7.中药益母散对母牛效果良好
  益母草30克、黄芩18克、川芎15克、当归15克、热地15克、白术15克、双花15克、连翘15克、白芍15克,共研细末,开水冲,候温灌服。

  结核病        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,使各组织器官呈现结节与干酪样病变。
  病原
  奶牛结核病,主要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传播引起,其次为人型结核杆菌和禽型结核杆菌。本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,在水、土壤和粪便中能生存5个月以上,常用的消毒药如70%酒精、3%~5%来苏儿可将其杀死。

  流行特点 
  几乎所有的畜禽都可以发生结核病,其中以奶牛的易感性最高。结核杆菌随鼻液、痰液、粪便和乳汁等排出体外,污染饲料、饮水、空气等周围环境。成年牛多因与病牛、病人直接接触,犊牛多因喂了病奶牛的乳而感染。圈舍拥挤、卫生不良、营养不足、本身抵抗能力差是可诱使本病发生。
  症状
  主要症状因受损部位不同而异,最常见的是肺结核,其中还有心包结核、肠结核、生殖器官结核、乳房结核等。
  肺结核表现为干性咳嗽,呼吸困难,肺部有干性或湿性罗音,咽部淋巴肿胀引起吞咽困难,伴有间歇热和弛张热。心包结核伴有心包炎、心包腔积液等。
  腹部器官结核,时而腹痛、持续性下痢或便秘、腹泻交替,混有粘液与脓液。
  生殖器结核表现为不孕、流产,生殖道伴有脓性粘液及黄白色絮片排出,可检查到结核结节的存在。
  一般牛场发现结核病多在检疫中发现的阳性反应,牛从临床症状上少见。

  病理变化        结核病的典型变化是相应的组织器官,特别是在肺脏形成特异的结节。结节由小米粒大至鸡蛋大,灰白色或黄白色,坚实,切面呈干酪样(豆腐渣样)坏死或钙化。有时形成肺空洞。在胸膜和腹膜上形成结核结节时,颗颗结节形如珍珠系在浆膜表面,故浆膜结核又称珍珠病。
  诊断
  根据临床症状,特别是特异性的炎症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,病畜死后可进一步细菌染色镜检、细菌分离培养和动物接种试验。
  结核菌素试验可用于生前诊断。牛结核用牛型结核菌素。我国规定,应以皮内注射法和点眼法检疫,每次检疫各做两回,任何一种方法呈阳性反应,即判为结核菌素阳性反应牛。皮内注射法,不足3月龄的小牛于肩胛处,其他牛于颈部上、中1/3交界处皮内注射结核菌素。注射量为3月龄以下的小牛0.1毫升,3月龄至1岁的牛0.15毫升,1岁以上的牛0.2毫升。注射后经48~72小时观察注射部位的反应。点眼时,点入眼内3~5滴(0.2~0.3毫升),于3、6、9和24小时观察反应。如果注射局部肿胀面积达35毫米×45毫米以上或注射前后的皮下厚差在8毫米以上,或者点眼后出现脓性眼屎,均判为结核菌素阳性反应。
  鉴别诊断:牛肺结核与慢性牛肺疫都有短咳和消瘦等症状,两病容易混淆,但慢性牛肺疫对结核菌素试验呈阴性反应,肺脏断面无结核结节,而呈大理石样病变。
  牛肠结核与牛副结核、慢性牛粘膜病,牛淋巴结结核与地方流行型牛白血病症状相似,也应注意鉴别。鉴别要点分别参见副结核和牛白血病。

  防治       药物治疗多用异烟肼和链霉素、卡那霉素,由于用量大成本高,多不进行药物治疗。
  主要是通过检疫途径每年5、10两月进行两次,将阳性反应牛淘汰处理,组建假定健康或健康牛场。
  通过对病牛女儿牛的多次检疫组建新群。方法是犊牛产出后,全身用2%~5%来苏儿消毒,立即与母牛分离,头5天喂给亲生母牛的初乳(人工挤的),以后喂其他健康母牛的奶或消过毒的牛奶。20~30日龄、100~120日龄和180日龄时连续3次检疫,对结核菌素均为阴性反应得犊牛,可混入健康犊牛群饲养;呈阳性反应的犊牛,随即淘汰。阳性牛群的牛奶在消毒后方可运出,粪便发酵处理后利用。要加强消毒,全面大消毒每年进行2~4次,饲养用具每月消毒1次。结核病人不得饲养、管理牛群。
  检疫办法详见1988年农牧渔业部颁发的有关《规程》。